Author Archives: Dindo Lin

Dindo Lin

About Dindo Lin

資深譯者,有超過十年紙本與數位內容翻譯資歷,擅長電子文本、歐美文學譯介,關注網際網路與數位內容產業,為人果敢正直,是堂堂正正的好青年 (邁入中年中)。 志願是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。

業界最強遊戲公司的下一步:任天堂 Switch 2 售前解析

作者 |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28 日 8:10 | 分類 Nintendo Switch , Wii , 會員專區

2017 年,任天堂以 Nintendo Switch 重新定義了遊戲主機的玩法,憑藉「可攜帶又可家用」創新設計和業界最強遊戲公司的軟體實力,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,任天堂憑藉獨特產品理念與強大的遊戲內容,始終占據一席之地。Switch 全球銷量突破 1.5 億台,遊戲總銷量更超過 13.5 億套,成為任天堂史上最成功平台。如今 Switch 2 即將登場,但業界巨頭選擇一條更穩健路線:更大螢幕、更強性能,卻少了幾分革命性冒險。Switch 2 能否延續前代輝煌,再次引領市場?

繼續閱讀..

當奢華遇上國界:川普新關稅與精品市場的心理寒冬

作者 |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24 日 8:00 | 分類 國際貿易 , 財經

川普的關稅政策是其「美國優先」理念的延續,主要是想縮減貿易逆差、弭平美國國債、並促進美國製造業復興。4 月初川普宣布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 10% 普遍關稅,並對中國等 75 國加徵更高關稅,中國商品面臨 145% 的重稅(註:白宮 15 日指出,將再加碼中國關稅稅率,來到天價 245%)。中國迅速反擊,對美國商品加徵 125% 關稅,讓精品貿易成本激增。12 日川普宣布 75 國「對等關稅」暫緩 90 天,給予願意重新談判貿易協定的國家緩衝期,但對中國的高關稅未鬆動。

繼續閱讀..

「創新困境」下的蘋果:產品瓶頸、AI 競賽、地緣政治的挑戰

作者 |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23 日 8:00 | 分類 AI 人工智慧 , Apple , 公司治理

《紐約時報》最近〈What′s wrong with Apple?〉一文,這家以創新和品質稱霸全球的科技巨頭,近年來卻面臨著層層危機。從關稅帶來的市場動盪,到人工智慧(AI)的失利,再到內部的人才流失與法律糾紛,種種挑戰讓人不禁懷疑:蘋果的輝煌是否已成明日黃花?,對這家曾經以創新和顛覆性產品引領潮流的科技巨頭,提出關於其當前狀況的疑問。從創新能力的減緩,到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遲緩,再到領導層的變動,蘋果公司正處於一個充滿挑戰的十字路口。本文將以《紐約時報》的觀點為基礎,深入探討蘋果公司目前面臨的各項內憂外患,剖析其潛在的劣勢與未來的發展方向。

繼續閱讀..

美國明明靠貿易逆差打造美元霸權,為什麼川普卻想終結逆差?

作者 |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16 日 8:10 | 分類 國際貿易 , 國際金融

當今的國際貿易與金融秩序中,貿易逆差常被視為經濟失衡的象徵,但對美國而言,這卻是一套被精心操作與制度化的「不對稱秩序」。自 1970 年代以來,美國持續擴大的貿易逆差,非但未削弱其國力,反而透過一套由美元主導的全球金融體系,將赤字轉化為自身優勢。這背後是一段錯綜複雜的歷史轉折:從高關稅的工業國、到布列敦森林體系的設計者,再到今日的全球金融霸權,美國如何將「逆差」變成「力量」?又為何其他國家在美元體系下,往往別無選擇,只能將盈餘回流投入美國市場?

繼續閱讀..

川普要晶片回流、機器補位,美國製造半導體能靠自動化實現嗎?

作者 |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15 日 8:00 | 分類 半導體 , 晶圓 , 晶片

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上 CNBC 的新聞節目發言時,表示半導體相關的電子產品以前都在這裡(指美國)生產,為什麼現在都在台灣(和中國)製造,認為美國可用機器人在美國當地生產這些產品──這新聞再度引發了話題,事實上「半導體回流」這件事情並非是川普上任後才在美國政壇出現的想法,而是在拜登政府任內,就因為地緣政治凸顯了晶片供應鏈的脆弱性、引發美國政府推動半導體製造「回流」的政策。

繼續閱讀..

之前「一讚折一元」爆炸的喜傑獅如何負起活動責任?提告網友以求免單

作者 |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11 日 18:58 | 分類 數位廣告 , 社群 , 科技生活

台灣客製化筆電品牌「喜傑獅」因一場名為「一讚折一元」的促銷活動引發爭議,不僅導致品牌退出消費市場,還對 328 名消費者提起訴訟,掀起行銷圈與社群的熱議。這家成立於 2007 年的本土品牌,曾以客製化、在地化服務在台灣、日本等地闖出名號,如今卻因一次行銷失誤退出了消費圈、重新回到 B2B 的老環境中,成為科技品牌危機管理的警世案例。

繼續閱讀..

社群媒體下個十年:去中心化、多元平台與 AI 的新秩序

作者 |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08 日 8:00 | 分類 AI 人工智慧 , 數位廣告 , 社群

社群媒體在歷經超過 10 年的蓬勃發展後,從過往單一內容聚合的大型平台,到如今去中心化或強調使用者自主的網站與應用程式,從傳統名人到網路創作者,再到生成式 AI 角色與虛擬互動──透過 AI 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,社群媒體這塊已經耕耘十幾年的領域,正在進行一場奇妙的轉變:從老牌巨頭如 Facebook 和 X,到新興平台如 Bluesky 和 Butterflies AI,社群媒體的轉變正在影響傳統媒體、公關行業、廣告市場。

繼續閱讀..

超越 GPU 的想像:量子運算能帶 AI 起飛嗎?

作者 |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07 日 8:00 | 分類 AI 人工智慧 , 尖端科技 , 量子電腦

近年來,人工智慧技術進步神速,從語言處理到圖像生成、各類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,同時也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。然而,AI 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對計算能力前所未有的需求、傳統硬體的效能提升已趨緩,摩爾定律帶來的晶體管密度紅利逐漸觸頂,處理器頻率受限於功耗與散熱瓶頸,就連 GPU 的成長速度也明顯放慢。AI 對算力的需求呈指數式暴增,到了難以持續的地步。

於是,大家開始把目光轉向量子電腦,期待它能突破傳統運算極限,為 AI 帶來飛躍性成長。

繼續閱讀..

為何所有 AI 公司都在談 MCP?重塑智慧代理的技術協議

作者 |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06 日 12:00 | 分類 AI 人工智慧 , Big Data , 網路

人工智慧(AI)技術日新月異的 2025 年,名為 MCP(Model Context Protocol)的協議去年底默默發表,近期突然成為 AI 圈熱門話題,掀起討論熱潮。這由 Anthropic 提出的開放協議,最初未受太多矚目,甚至部分人認為是技術「噱頭」。然短短幾個月後,卻迅速躍升為業界焦點,吸引開發者、企業甚至投資機構的目光。MCP 在 AI 模型與外部工具、資料源以及多種服務之間,提供更標準化且結構化的互動方式,甚至帶動了所謂「智慧代理」(AI Agent)往商業實用邁進的新一波浪潮。 繼續閱讀..

從 OpenAI 分裂到 Anthropic,以安全 AI 為名的 Claude 如何崛起?

作者 |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05 日 9:00 | 分類 AI 人工智慧 , 雲端

Anthropic 是由 OpenAI 前成員創立,2021 年成立後就以獨特的願景和技術創新,在全球 AI 領域掀起不小波瀾。他們打造的大型語言模型 Claude,不僅挑戰 OpenAI 的 ChatGPT 和 Google 的 Gemini,更以「安全第一」的設計理念,試圖重新定義 AI 發展的方向。

繼續閱讀..

數位帝國主義來臨:美國政府為何幫助網路巨頭挑戰他國法律?

作者 |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04 日 10:00 | 分類 數位內容 , 科技政策 , 網路

網路開啟了全球時代、也帶出了一系列網路科技強權,而這也導致跨國科技企業與各國政府的角力、正以前所未見的方式展開。大型的社群、網路平台橫跨國境,帶動了資訊流通的便利,但也衍生了假訊息散播、極端言論擴張、政治操控等嚴峻挑戰──而全球的網路強權則以美國的大型平台為最,他們深入全球做生意、但卻是使用美國當地的法律概念經營平台,即便歐盟為首的國家推出相關法案監管,這些平台也刻意利用美國法制與強勢外交的優勢、對他國的監管進行反制或法律抵抗。

繼續閱讀..

音樂產業正用 AI 革命:人工智慧是解放者也是毀滅者

作者 |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03 日 9:00 | 分類 AI 人工智慧 , 數位內容 , 數位音樂

近年來,人工智慧這股風潮吹進音樂產業,從創作到聆聽體驗都帶來不少變化,生成式 AI 不僅能幫音樂人作曲、編曲,還能分析聽眾喜好打造個人化歌單,甚至改變整個產業的商業模式。不過,這股技術浪潮也帶來了不少爭議,有人看好它能讓音樂更普及,有人卻擔心它會搶走音樂人的飯碗,甚至威脅到創作的靈魂。

繼續閱讀..

川普新政下的美國航運復興,目標是對抗中國海事航運霸權

作者 |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02 日 8:00 | 分類 交通運輸 , 國際貿易 , 財經

美國曾為海上強權,近年卻面臨中國在航運與造船領域的強勢崛起,不僅威脅美國海軍優勢,也衝擊經濟命脈。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的資料,中國造船力是美國 200 多倍,每年推出船隻噸位占全球過半,美國海軍船數從 2000 年代 282 艘微增至目前 295 艘,遠不及中國海軍超過 400 艘。

繼續閱讀..

股價一年內漲四倍,小米卻發折價新股讓股價滑落避免被盯上?

作者 |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01 日 8:00 | 分類 公司治理 , 手機 , 汽車科技

從手機興起到家電橫向發展,再跨入電動車市場,小米已證明不同 3C 產品領域的「全生態整合」能力。2024 全年財報,揭示智慧家居、電動車、手機領域都有亮眼數據表現,股價一年內大幅攀升。然而以現況看,大環境政治風險依舊在。過去華為遭美國制裁,加上現任或未來美國政府可能延續科技與貿易壓力,都為小米全球擴張蒙上不確定陰影。

繼續閱讀..